******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乙基麦芽酚、1000吨甲基麦芽酚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若对本项目建设有不同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滁州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服务科。
联系电话:0550-******(传真)
监督电话:******
******管理局)生态环境局窗口(239000)
一、项目名称
年产4000吨乙基麦芽酚、1000吨甲基麦芽酚扩建项目
二、建设地点
安徽省来安县经济开发区创业路86号
三、建设单位
******有限公司
四、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有限公司
五、项目概况
公司现有项目4000吨乙基麦芽酚、1000吨甲基麦芽酚生产线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现有的麦芽酚生产规划进行优化调整。企业在安徽省来安县经济开发区创业路86号(来安县化工集中区西区)投资6012.14万元建设“年产4000吨乙基麦芽酚、1000吨甲基麦芽酚扩建项目”,项目占地65747m2(依托现有,不新增),依托现有生产车间和部分生产设备,新购置氯化水解釜、升华釜、升华第一接收釜、冷冻釜等生产设备,并对部分影响产能的泵、受槽等进行替换,其他设备及仓库、变配电室、循环水站、污水处理站等公辅设施均依托现有。通过改进冷凝工艺、延长生产时间(300天延长至330天),提高设备的物料填充系数以实现对生产规模的扩建,扩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新增年产2000吨乙基麦芽酚、1000吨甲基麦芽酚,全厂可实现年产6000吨乙基麦芽酚、2000吨甲基麦芽酚。
六、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项目设计实施中,应进一步优化本项目主体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工程设计,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装备和污染处理工艺,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
2、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工艺废气应实行分类收集和分质处理,生产、输送、储存过程采用全密闭或负压收集处理,提高废气收集效率,严格控制无组织排放,定期开展泄漏检测工作,按规范要求设置废气排放口。
格氏车间废气:工艺废气分别经两级冷凝后,与镁渣放料口废气(集气罩收集)合并经1套“两级水洗+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25米高排气筒(DA001)排放(依托现有);氯化车间废气:中和釜尾气经冷凝后,引风机收集经水洗塔吸收后,与氯化釜等酸性废气合并进入二级碱喷淋+水吸收+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25米高排气筒(DA002)排放(依托现有);离心间、萃取工段废气:经负压收集合并经1套“一级碱洗+一级水洗+除雾+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20米高排气筒(DA003)排放(依托现有);升华工段废气分别经冷凝预处理,合并经1套“碱洗+水洗”装置处理后、沥青间废气经引风机负压收集+两级水洗装置预处理后,合并经1套“除雾+两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1根20米高排气筒(DA007)排放(依托现有);结晶烘干车间:废气经“一级冷凝+一级水洗”预处理后,烘干工序废气负压收集分别经1套布袋除尘器预处理后,合并经1套“两级水洗+除雾+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25米高排气筒(DA004)排放(依托现有);污水站、危废库:已对污水池加盖密封,并配备引风收集装置,将收集池产生的废气(硫化氢、氨气)进行收集,危废库全密闭设计,整体抽风,废气收集后合并经1套“一级碱洗+一级水洗+光氧+一级碱洗+一级水洗”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20米高排气筒(DA005)排放(依托现有);储罐呼吸废气经1套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1根20米高排气筒(DA006)排放(依托现有);天然气备用锅炉燃烧废气低氮燃烧后通过1根22米高排气筒(DA008)排放。
3、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厂区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项目污水采用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规范设置废水排放口,厂区污水管网应可视化设置。扩建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工艺废水、废气处理用水、备用锅炉排水、循环冷却排水,中和、升华工序工艺废水经活性炭吸附除焦后蒸发脱盐,进入“高级催化氧化+絮凝沉淀”装置预处理后,与其他废水合并经“水解酸化+厌氧+初沉+一级A/O+中沉+二级A/O+二沉+絮凝沉淀”装置处理后,接管至来安县化工集中区西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废水经来安县化工集中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来安县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进入来安县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新来河。
4、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源采取合理布局、安装减振消声设施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3类区标准要求。
5、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分类收集各类固体废物。落实危险废物厂内暂存措施和最终处置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危废库建设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相关规定。升华废渣、污水站污泥、废包装、废活性炭、废滤膜、废机油等危险废物经分类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其他一般固体废弃物应妥善处理处置。
6、落实《报告书》提出的风险防控措施。原料储罐区按规范设置围堰,依托厂区2241m3应急事故池和220m3初期雨水池,收集事故性废水和初期雨水,落实事故废水自动截断、收集措施,初期雨水自动截断、切换措施,确保事故性废水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初期雨水不排入雨水管网。厂区各部位按照规范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报警检测仪。生产车间、危化品库、危废暂存仓库、污水站、事故池、罐区等采取分区防渗措施,防止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在检修和故障时,应按《报告书》要求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必要时停止生产,并及时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报告。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发生污染事故。